菜鸟的学习 导航

苏轼的才华很高,但为什么一生的路依旧非常坎坷呢?

2024-05-18m.verywind.com
~

苏东坡才华横溢,10岁就已成名,21岁时参加殿试中进士。当时的文坛宗师欧阳修看了他写的文章,“喜极而泣”,连连夸赞,甚至说要把自己在文坛的位置让出来给他坐。然而,有才华且年轻得志的苏东坡,步入仕途后却并不顺利,不仅在官场上接二连三地被遭贬流放,甚至还曾一度锒铛入狱。贬官最远被贬到了海南岛,差点死在那里。好不容易遇到大赦能够北归,又因身体垮了死在了路上。

这么一个“拉风”的“网红”文学明星,终其一生走霉运,据说有位相士曾给他相面,预言说“一双学士眼,半个配军头”, 真是灵验得很。

苏东坡的仕途,是文人做官失意的典型。


空有一腔热血,文人情怀有悖于官场规则。

中国自古文人有参政情节,“学而优则仕”,“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”,修齐治平,光宗耀祖。这些文人的最高理想是 ,“ 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 ”。可是,文人空有一腔热血家国情怀是远远不够的。后世明朝时的严嵩曾经作过一首诗,说道 “古来诗人难做官,皆因狂气胸中来;李杜文章光焰长,一个布衣半个官。”

用严嵩的话来评价苏轼也是蛮中肯的,他点明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一个残酷现实,就是文人情怀与官场规则有悖。

岂止是“李杜”——李白、杜甫,杜甫很早就写下了“致君尧舜上”的豪言壮语,而李白更是觉得 “我辈岂是蓬蒿人”,那苏轼出道以来更是把治国安邦当作人生理想,对国家和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。只是在那官场斗争漩涡里,他除了遭贬和自我麻痹,就始终没有找到北,没有找到官场的规律和奥秘。尽管苏轼有着儒士“天下归仁”的情操,但一直从 “文死谏” 迂腐教条里走不出来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受到非议和排挤打压,别说是 “大展宏图” 了,几乎连身家性命难保。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的光阴,倏忽间就苏轼就从翩翩少年变老了,成了过气“明星”,终其一生也难以在政治上有啥大的作为,殊为可惜。


苏轼曾经自己反思和醒悟,写过一首小诗: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”。其实,他这么说就还是没有参透,文学上的成就那只能算是小聪明,从政的经世致用之学才是大学问,从政而不改文人秉性,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!

狂狷傲岸,逞口头意气

苏轼恃才傲物,其傲骨与傲气外露,是有目共睹的。他任由自己的性情行事,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潇洒,其实在官场上那叫毫无城府的幼稚,甚至可以说是“政治文盲”都不过分。

譬如苏东坡在元丰二年例行奏报的《湖州上表》中,写有这样的文字:

“知其生不逢时,难以追陪新进;察其老不生事,或可牧养小民”。

由于“新进”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,结果就惹怒了这些尚在当政的新贵。他们纷纷指责苏轼是以“谢表”为名,还在诽议朝政发泄对新法的不满,请求对他严加处置。结果是,苏东坡就被关进大牢里待了3个多月,还险些丢了性命。

多亏宋朝的君主是开明的,不然像对苏东坡这样的遭贬外放顽固派,其境遇和待遇是可想而知的。换句话说,假若是后来的明朝或文字狱盛行的清代,那他这样的被削掉脑袋也是稀松平常的。

苛责过甚,树敌太多:曾经有文章评价:政治家和文人的最大区别,就是政治家在大处着眼,忽略细节;文人往往从小处着眼,却看不到主流。而苏东坡一贬再贬的政治遭遇,究其根源,也在于他不是一个政治家,而是一个较纯粹的文人。

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,由于苏东坡多次上书指责批判,导致王安石极为恼火;保守派司马光上台后又废除新法,可苏东坡依然又多次上奏,斥责司马光的做法良莠并除,操之过急,也让老朋友司马光对他有很深的成见。苏东坡作为文人,心怀纯白,又过于关注细节,要知道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,都是有利弊两个方面的,重要的是要看大节看主流。而他却苛责太甚,多处树敌,尤其是与当权派对立,所以就往往碰得头破血流,且舆论上落得个“里外不是人”的结局。

个性倔强,但缺乏为官的毅力与韧性

个性倔强与缺乏为官的毅力与韧性,是苏轼性格的两个方面。苏轼虽然多次因言获罪,可最终却还是冥顽不化,死不悔改。这到底算不算恪守道义、坚守理想呢?从后来的实践效果来看,应该也算不上。

另一方面,他仕途坎坷,却又没有勇气归隐山林,而是仍然切切地求索。只是作为文人本性钟情于山水具有普遍性。他每到一地,纵情山水以求得身心放松,也不失为一种政治之外的风流。万古江山,一朝风月,仕途之外的广阔自由天地,使得苏轼的文学才情得以释放,诸如<赤壁怀古>的 “大江东去浪淘尽”之类,山水、酒肆、青楼,都可以以物、以景、以人寄托情感,眸底湖光山色,心中弱水三千,既是陶醉又是自我麻醉。只是对于仕途的改善难以有良策和补益。



这是因为他虽然是一个非常有才情的人,但是却是非常低调的,用一种非常淡泊名利的态度去面对很多事情,所以一生的路也是比较坎坷的。

因为没有受到别人的赏识,他的才华不被赏识,所以会比较坎坷。

虽然苏轼的才华是特别高的,但是他是一个特别直的人,不会弯弯绕绕,所以无法在朝廷生活。

因为苏轼特别清高,不为五斗米而折腰,而且也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,所以仕途之路特别坎坷。

  • 苏轼只是一个大臣,为什么会得到皇后的喜爱?
  • 答:苏轼的一生其实是比较坎坷的,他最终能够得到皇后信任及喜爱,主要就是因为苏轼能力出众,才华盖世,有将相之才,虽有波折,但是一直保持初心,精忠为国,将社稷百姓放在首位。得到人民拥戴,高太后赏识。当时的北宋,多有内忧外困之局。辽、西夏虎视眈眈,国内政局疲敝,冗兵冗官,多有小人当朝,朝内党派...

  • 苏轼才华横溢连皇帝都爱看他的诗,为何还是不受到皇帝的重用?
  • 答: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,并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他在闲时一面滤酒,一面喝个不停,直到醉得不省人事。在《浊醪有妙理赋》中写道:“身后名轻,但觉一杯之重。”功名利禄算得了何,有酒一杯便足以适宜度日,他的自由自在的思想,摆脱名利粗茶淡饭的豁达,以及...

  • 才华出众的苏轼却在官场受挫,这是因为他的情商很低吗?
  • 答:我认为,能概括苏轼一生最简练的一句话,莫过于“一双学士眼,半个配军头”这句谶语。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,几经起落后才遇赦北归,而苏东坡为什么官场失意多次被贬呢?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:第一,苏轼从政后,仍不改文人秉性,这就是一个大忌。在封建时代,文人要是真...

  • 才华横溢,放荡不羁的苏轼,他的一生究竟如何?
  • 答:苏轼的一生是强者的一生,是丰富多彩的一生,是成功的一生。但如果以大富大贵为目的,以封妻荫子为标准,苏轼算不上成功,甚至应该是失败者,但以文章等身,才华横溢,万古留名,苏子无疑是人生楷模,不知后来的辛弃疾、黄庭坚、陆游等是否可与其比肩,或胜一筹?!自古文人多磨难,大唐诗仙李白不第,...

  • 古代文豪这么多,为什么苏东坡能得到现代人的喜爱?
  • 答:苏轼才华横溢,在文学、诗词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可以说是宋代文学的代表。此外,苏轼创作的天赋,不单单表现在文学上,还有其书法和画画等艺术方面等都非常突出,并且对医学、炒菜做饭、电工方面也颇有见解。那么,现代人是因为这些,才那么喜爱苏东坡的吗?在他的一生中,皇帝两次提拔他、重用他...

  • 柳宗元、苏轼这样有才华的人,为什么仕途处处受阻?
  • 答:一、苏轼三起三落苏轼进入官场的时间比较早,因为一开始北宋还处于稳定的状态,所以他的才华才能得到施展。但是后来因为他反对王安石新法,以及他就事论事的态度被群起围攻,便开始了他第一次被贬。而他的第二次被贬,也是因为发现朝廷旧党存在腐败现象,还准备废除新法,于是他上书帝王反对废除新法,...

  • 关于苏轼的坎坷的一生作文
  • 答: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,但随着阅历的加深,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,例如元佑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,内容上有的放矢,言词则剀切沉着,接近于贾谊、陆贽的文风。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,但杂说、书札、序跋等议论文,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。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,但形式更为活泼,议论更...

  • 苏轼的生平经历
  • 答:但苏轼是诗人,笔端常带感情,即使官样文章,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,说自己“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”,“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”。这些话被新党利用,说他“愚弄朝,妄自尊大”、“衔怨怀怒”、“指斥乘舆”、“包藏祸心”,又讽刺政府,莽撞无礼,对皇帝不忠,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。他们...

  •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
  • 答: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,但随着阅历的加深,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,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,内容上有的放矢,言词则剀切沉着,接近于贾谊、陆贽的文风。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,但杂说、书札、序跋等议论文,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。 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,但形式更为活泼,议论更为...

    户户网菜鸟学习
    联系邮箱
    返回顶部
    菜鸟的学习